狗狗結紮流程全攻略:公狗、母狗結紮術前後照護與注意事項
※本文由 PetTalk:說寵物 授權使用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※
狗狗結紮的優點與缺點?
狗狗什麼時候結紮比較好?
狗狗需要做哪些術前檢查?
公狗跟母狗結紮的方式有差嗎?
結紮後,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?
結紮後,狗狗應該怎麼吃才好?
那你一定要看這篇文章,獸醫師以下將詳細分析狗狗結紮的優缺點以及所有注意事項喔!
狗狗結紮的優點V.S缺點
【優點】
一、減少日常偏差行為
減少攻擊性、變得較溫馴親人
減少標記的行為(公狗會抬腳尿尿)
避免發情期的吠叫
降低發情期的焦躁感
二、降低罹患相關疾病的風險
公狗
母狗
睪丸癌/睪丸腫瘤
乳腺腫瘤/乳腺炎
攝護腺疾病
子宮蓄膿/子宮癌
前列腺腫大
卵巢囊腫/卵巢癌
圍肛腺腫瘤
陰道脫垂
隱睪症
濾泡囊腫
疝氣
假懷孕
三、避免不必要的生育
如果沒有打算讓狗狗繁衍下一代,建議及早讓狗狗結紮,避免哪天出現「意外的驚喜」。(貼心小提醒:以目前的法律規範,除非擁有政府發放的執照,否則在家私自繁殖是違反動物保護法的喔~)
【缺點】
一、體態走樣
結紮後的狗狗因為新陳代謝的降低,如果飲食上不多多注意,就很容易讓狗狗的身材「走鐘」。
二、無法生育
因為結紮是永久性地移除狗狗的子宮及卵巢,所以結紮後的狗狗一輩子無法生育。
建議狗狗結紮的時間點
根據目前國外文獻,大多建議在狗狗施打完整疫苗後(約4~5個月大)就可以進行早期絕育,主要原因有3點:
有利於狗狗的良好性格的養成
手術時間較短,且利於術後快速恢復
降低手術中發生併發症的機會
如果不想讓狗狗這麼早就結紮,也可以在成年前(小型狗1歲前,大型狗2歲前)完成:
l 母狗:約8~10個月(建議在第二次發情前),且已完成基礎疫苗接種。
l 公狗:約6~8個月,且已完成基礎疫苗接種。
狗狗結紮前,需要做的術前檢查
一、基本理學檢查
包含問診、聽診、觸診、體溫、糞便檢查(有無寄生蟲、消化狀況及菌叢量)等等。
二、血液學檢查
手術前一定會需要抽血進行血液學檢查及評估。包含血球計數、血清生化檢查、內分泌檢測等。
三、X光影像檢查
主要是檢查狗狗的胸腹腔內是否有異常團塊、以及骨骼型態和軟組織是否有病變等。
當獸醫師做過上述檢查並確認狗狗的身體狀況後,才會與毛爸媽預約確切的結紮手術時間。
公母大不同:狗狗結紮的方式
l 母狗:子宮卵巢摘除手術
將卵巢、輸卵管和子宮摘除,需要劃開腹部的皮膚和腹壁才能夠整個摘除。